欢迎报考浙江师范大学工学院!
浙江师范大学工学院
智能制造工程
机器人工程
交通运输
等“工科旗舰”专业
师资力量雄厚(良师益友多多)
教学设施齐全(平台支撑多多)
在考研深造、创新创业、产教融合等方面走在前列(圆梦舞台多多)
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浙江师范大学工学院成立于2005年,秉承“崇实创新,止于至善”的院训,坚持走特色办学的道路,构建产教·科教·创教“三教融合”的育人模式。以“学会学习,勇于担责,善于服务,快乐生活”的人才培养理念,重视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2025年学院招生分智能制造工程、机器人工程、交通运输3个本科专业。
学院已形成本-硕-博培养一体化模式。学院拥有1个交叉学科博士点、6个硕士点,以及多个国家级建设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特色专业,让每位学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展现才华,实现梦想。
2025年招生计划
2022-2024年浙江省录取情况
在浙师工学,你可以找到众多良师益友!
学院现有教职工167人,其中专任教师124人,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101人,高级职称教师53%,博士比例76%,外教8人,国家高端外专4人,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省高校创新领军人才3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5人。育人环境优越。
学院从大一开始为每一位本科生配备导师。学院大力倡导同一课堂·同一项目·同一练兵场“三同”育人文化,实施“引路人计划”“助推力计划”等人才培养举措,不断加强师生交流,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在浙师工学,你可以拥有坚实的平台保障!
学院教学、实验条件优越,设施齐全。拥有国家发改委“轨道交通、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面积达12800平方米,总投资2.5亿元。基地集人才培养、技术创新、技能实训、师资培训、岗位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以及援非轨道交通人才培养等功能于一体,成功实现“培养链、产业链和创新链”三链融合,“专业、行业、企业”三业贯通。与100多家知名企业合作建立了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与德国西门子公司、浙江万里扬变速器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交投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有限公司、金华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共建实验室和产品研发中心,多家企业在学院设立各类优秀学生创新创业奖学金。
学术成果丰硕。学院拥有1个国家发改委实训平台,4个省部级科研平台,1个市厅级科研平台,8个校级研究机构,3个联合研发中心。获批国家及省级教改项目30余项,省级一流课程12门,国家及省级规划教材10余部。近5年来,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40余项、国家级教改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 80余项,承担各类校企合作横向课题2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 1000 余篇,SCI检索 600 多篇授权专利 500 余项。根据基本学科数据库(简称ESI)的统计,工程学在全球研究机构中排名进入了前 1%。
在浙师工学,你可以拥有更多的圆梦舞台!
近年来,学院读研率稳步攀升。2025届毕业生升学深造率达46.7%。学院开设“新工科人才培养试点班”,大力推进项目化教学,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科学思维、解决真实复杂问题能力的创新型工程人才。
建立了“乐学小E”优良学风建设体系,同学们可以加入课题组参与科学研究,参加学科竞赛、获得继续深造机会!近五年来,我院学生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国家级金奖3项,在全国各类赛事中屡创佳绩,获国家级奖项170余项,省级奖项600余项,学生获奖的覆盖面超过30%。
学院设立专项经费用于资助同学们出国(境)交流学习。近年来,累计组织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香港大学、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澳大利亚西澳大学、英国纽卡斯尔学院等一批访学项目。
在浙师工学,你可以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智能制造工程
培养具有智能制造基础知识应用能力,知识、技能、素养协调发展,面向地方产业需求,能胜任现代企业智能制造相关领域的智能产品(制造装备/生产线)研究、设计、调试、管控和应用等工作的卓越工程创新人才。
毕业去向
智能制造,作为当今工业4.0的核心驱动力,正在全球范围内引领制造业的变革。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口径宽泛,就业率达到98%以上,为国家培育了众多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人才。
近五年来,保送和考取研究生的人数占毕业生的40%,就读院校包括浙江大学、山东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部分同学赴美国罗彻斯特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等国外知名高校攻读研究生,约60%同学直接就业,去向有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天能电池集团等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私营企业、高职高中及初中。
机器人工程
培养目标
主要培养具备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等多学科综合应用能力,系统地掌握机器人工程领域的机械、电子电路自动化、计算机、人工智能、传感器技术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能,具备工业机器人和智能机器人技术研发、设计维护和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技能,毕业后能在工业机器人和智能机器人相关行业从事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与维护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去向
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全面实施,机器人作为“智能制造皇冠顶端的明珠”,在制造业转型提升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毕业生在智能机器人领域、工业机器人领域、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自动驾驶及教育科研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需求。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口径宽泛,专业就业率达到98%以上。近三年,读研深造率达到50%以上,2025届专业毕业生升学深造率达61.82%,就读院校包括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国内双一流高校,部分同学赴谢英国菲尔德大学,英国利兹大学等国外知名高校攻读研究生。就业去向包括地方政府部门、教育局、学校,以及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中国移动,中国石油、海康威视等国内知名企事业单位。
交通运输
培养目标
紧密结合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时代背景下交通运输行业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立足长三角,面向全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团队协作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创新精神和思维、国际视野,掌握交通运输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工程技术以及相应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在轨道交通、道路交通及相关领域从事规划设计、运营运维、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去向
近五年共有毕业生近420名,专业就业率达到95%以上,为国家输送了众多交通运输高技能应用型和创新人才。本科生获国家级学科竞赛奖项25项,省级学科竞赛奖项21项;主持省部级以上创新创业项目26项,申请专利10余项,发表高水平论文40余篇。保送和考取研究生的人数占毕业生的35%。约29%同学前往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约6%同学英国伯明翰大学、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等国外知名高校攻读研究生。约60%同学直接参加工作,工作单位有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等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私营企业、高职高中及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