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1
浏览次数:15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研途漫漫,总有人在披荆斩棘的路上
金奖银杯,是他们于学业上的不懈拼搏
专利成就,是他们科研路上的累累硕果
让我们一同
走进他们的保研之路
感受他们的梦想和远方
本科期间平均绩点3.76
专业排名位列第七
荣获五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
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
SCI三区论文、EI论文一篇
浙江师范大学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二等奖学金
第七届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竞赛一等奖
第六届浙江省大学生智能机器人创意竞赛一等奖
浙江省第四届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三等奖
第二届“中望杯”工业软件大赛机械赛项高等院校赛道三等奖
现已保研至电子科技大学
她就是
来自机器人工程2102班的雷菁
千里之行起于跬步,星河长明源自微光。工科之路,既面临挑战,也充满机遇。她以激情与热爱为动力,向着心中的理想稳步迈进。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探寻她保研背后的故事,感受那些充满着勇气与智慧的瞬间。

沃土植梦 满获金仓
初入校门,雷菁便意识到大学生活充满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在大一时,经常出入实验室的雷菁在魏啸峰老师的带领下,开始学习流体力学相关知识及仿真软件的应用。
在实验稳步推进的过程中,她的专业知识积累也日益丰富。大二时加入的外骨骼学习小组,使她在智造社学习的建模知识得到了良好的运用。雷菁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学以致用是一件快乐的事,”雷菁说。
知识种粒在时光坩埚中悄然蜕变。虽然看不见破土的刹那,但她已学会用差分方程理解成长——每个深夜调试的边界条件,每次推翻重来的网格划分,都在为某个未知时刻的相变积蓄焓值。


耕耘得偿 载誉归航
大三勤工助学期间,雷菁结识了周崇秋老师。在周崇秋老师的悉心指导下,雷菁与团队成员一同参加了机器人创意大赛。尽管比赛初期,他们的进度比其他队伍晚了数月,但团队成员们毫不气馁,奋起直追。无数个夜晚,他们与队友并肩作战,从设计到建模,再到实践,一路相互讨论、相互协作,共同成长。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雷菁所在的团队作品最终在校赛、省赛与国赛中均斩获一等奖的优异成绩。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队友们的鼎力支持与辛勤付出,更离不开老师们悉心的指导与充分的信任。



杏坛恩重 情牵朝暮
当被问及大学生活中最需要感谢的人时,雷菁动情地回忆起每一位在她学习生活中给予帮助的引路人:“魏啸峰老师的独特亲和力让我对科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班主任吴瀚洋老师和许雯珺老师总能在我情绪低落时及时开导;周崇秋老师的信任与支持令我充满信心;辅导员周昊昊老师与教务办梅梅老师在学业和生活上的帮助鼓励,让我倍感温暖;还有朋友同学的陪伴支持,以及学长们对项目的耐心答疑;……要感谢的人太多太多。”
正是有了这些师友给予的温暖与鼓励,她的成长之路才显得格外充实而热闹。这些点滴温情,她将永远珍藏于心。

晨钟相伴 书海领航
在学习过程中,雷菁始终重视提升学习效率。她认为,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并静下心来,能够有效避免在思考过程中分心或**扰。面对难以独自解决的难题时,雷菁会大胆地向老师或同伴请教,确保每次遇到的难题都能在最短时间内得到解决。
课后空余时间的合理利用同样至关重要。通过拓展课外知识领域,雷菁发现了自己更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并在探索过程中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工科的魅力。大三时,雷菁担任智造社社长,这不仅锻炼了她的建模能力,更为她搭建了接触竞赛平台、结识优秀师生的桥梁。积极参与实验室工作、保持师生良性互动,这些积累使她在大学竞赛中能够从容应对挑战。每一次的成长,都在为未来的突破积蓄能量。


荣誉称号
五好学生
优秀学生干部
第七届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一等奖
第六届浙江省大学生智能机器人创意竞赛一等奖
浙江省第四届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三等奖
第二届“中望杯”工业软件大赛机械赛项高等院校赛道三等奖
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
SCI三区论文、EI论文一篇
浙江师范大学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二等奖学金



学姐寄语
工科之路,既充满挑战也满怀机遇
在这条路上,你们会遇到很多难题
不要害怕失败,每一次失败都是一次学习的机会
都是向成功迈进的一步
希望你们能够保持对工科的热爱与激情
工科的世界是无穷无尽的
只有热爱才能让你们在这条路上走得更久、更稳